1月20日上午,我校在五台校区岁月阁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工作专班会议暨2024年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会。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沈瑞林,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附属脑科医院专家,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负责人,相关学院党委(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和全体心理专任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学生工作部林炜处长主持。
会上,联席会议机制秘书处王铭泽副处长汇报了2024年督办任务清单完成情况及学校2024年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并提出了目前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存在问题与下一步思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王爱芳主任汇报了2024级新生心理普测开展情况。附属脑科医院王菲教授汇报了南京医科大学2022-2024年学生心理健康精准识别和干预的研究。
学生工作部林炜处长针对下学期学校心理健康重点工作作出新部署,统筹规划“三地四区”二级心理辅导站标准化建设,优化提升心理咨询区域环境品质,实现校本部、常州校区、康达学院心理健康工作一体化推进,依托医教西行专项行动、千村万户健康行“沐心暖阳”专项行动、“双高融合”专项行动,持续打造学校心理工作的特色品牌项目,全力保障2025年全省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培训班顺利召开,以高站位、高水平、高质量的工作标准,实现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飞跃,全力助推全省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孙厚纯、第四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陆铭、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基地(江宁基地)主任郑爱明、第一临床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吴雅娜,以及附属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副主任柳娜等与会人员从各自工作的角度积极发言、建言献策,就如何整合资源、加强联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最后,沈瑞林副校长充分肯定了心理专班在全校心理健康工作中的智库作用,并指出了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的方向。一是强化工作机制与责任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还需要学校多部门的协同推进,要确保工作不因人员变动而断线,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注重标准化与特色化建设,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品牌,还需要通过标准化建设提升工作质量,在现有条件下创新工作模式,打造多中心、网络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推动心育与医学、艺术、体育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三是加强资源整合与成果转化,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包括附属医院的专业力量和科研成果,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应用。通过课题研究、案例集出版等方式,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提升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也要加强与省教育厅、省卫健委等单位的联动与合作,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
(文字/何欢;图片/徐澔;审核/林炜 王铭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