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委员会公布了2023年专项课题和工作案例遴选结果。我校申报的专项课题《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叙事阅读在医学生早期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王海涛)入选重点项目,《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探究》(项目负责人:刘静)入选一般项目,《后疫情时代预防医学学生专业认同感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项目负责人:曹茹)入选指导项目。我校申报的工作案例《“逆社会时钟”的大龄研究生的焦虑与释然》(作者:张晓路)、《“六步工作法”答好“防网络诈骗”答卷》(作者:张婷婷)均斩获两项二等奖。
专项课题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叙事阅读在医学生早期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儿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王海涛
本课题在辅导员就业创业工作导向下,运用叙事医学“三焦点(关联性、共情和负面情感)”“三要素(关注、再现和归属)”“两工具(细读和反思性写作)”,将早期临床实践与叙事能力培养相结合,研究在书香校园荐书读书评书活动中训练叙事文学作品的精读和感悟,在早期临床实践病房陪护活动中训练倾听和体验,在医护先贤杰出校友访谈活动中训练采访和复述,在守民学社(学生社团)健康传播实践活动中训练宣讲和演绎,各有侧重,相互交织,构建一个“细读-反思-回应”实操性的、突出叙事能力培养的医学生岗位胜任力体系。
《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路径探究》
第一临床医学院专职辅导员 刘静
本课题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视角,把马克思主义供需理论作为研究基础。首先,采用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其次,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对当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供给错位与矛盾进行描述与归因;最后,开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的探究,通过回应个体需要、精准定制投放,描摹学生画像、定位学生群体,遵循认知特点、匹配教育方法,强化主体发挥、交互融合平台等一系列创新性的实践路径来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有效性,为网络思政教育供给侧改革提供参考途径。
《后疫情时代预防医学学生专业认同感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公共卫生学院专职辅导员 曹茹
本课题聚焦新形势下医学教育和公共卫生重大需求,通过了解预防医学专业认同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精准化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分析预防医学学生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根据统计报表以及调查问卷等方式得到的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而分析影响预防医学学生专业认同度的关键因素是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提升预防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建议。
辅导员工作案例
《“逆社会时钟”的大龄研究生的焦虑与释然》
护理学院专职辅导员 张晓路
本案例反映的是在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与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逆社会时钟”的大龄研究生因“同辈焦虑”引发的学业适应与心理焦虑问题。辅导员以学业难题为触发点,融合心理学、社会学层面的综合分析,扮演好学生的“情绪陪伴者”“优势发现者”“学业帮扶者”“典型示范者”,精准施策,帮助学生“解构问题压力源”“重拾求学自信心”“搭建发展连心桥”“营造宽容新生态”。解决思路清晰,方法得当,成效显著,对于高校辅导员解决此类研究生问题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六步工作法”答好“防网络诈骗”答卷》
第一临床医学院专职辅导员 张婷婷
本案例反映的是大学生因缺乏网络安全意识、价值观偏差、经不住诱惑而引发的网络电信诈骗问题。辅导员采取“六步工作法”,通过“快”“准”“合”“深”“育”“跟”六字方针,协同各方力量,快速、高效、妥善帮助学生处理好问题,并通过提高思想引领能力、建好动态预警机制、共筑防网络诈骗墙,系统化筑牢学生防范电信诈骗安全防线,防之于未萌,为学生在校健康地成长成才充分发挥保驾护航作用。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为工作目标,积极开展辅导员专项课题评审、优秀辅导员工作案例评选,以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辅导员年度人物推选等活动,进一步拓宽辅导员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的培养平台,激发辅导员职业发展动能,将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工作落实落细,为持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供队伍支撑。
(图文撰稿/丁慧;审核/林炜 王铭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