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南京医科大学“医科”石榴籽实践团师生一行25人走进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看望“白求恩奖章”、全国劳动模范、“最美奋斗者”获得者白衣圣人吴登云老人和一线医务人员。
当天上午,实践团全体师生来到乌恰县人民医院,82岁高龄的吴登云老师依旧坚持在工作岗位,听说实践团来拜访的消息后,吴老先生激动不已,带领医院相关人员早早地就守候在医院大门,迎接实践团师生的到来。
实践团师生在乌恰县人民医院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观了医院的院史馆,在院史馆聆听了吴登云老师的光辉事迹。1963年吴登云老师响应党的号召,志愿来到祖国版图最西端的乌恰县工作,他热爱边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各族群众服务近60载。他持续深入牧区进行巡诊义诊,足迹遍布乌恰县所有乡镇村,被当地农牧民亲切称为“白衣圣人”,在帕米尔高原上书写了光辉而伟大的事迹。
在参观院史馆后,吴登云老先生为实践团师生讲授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课。吴老先生从大学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志愿来到乌恰县工作开始讲起,深情讲述了为抢救各民族兄弟先后无偿献血30余次计7000多毫升,为抢救烧伤的婴儿从自己腿上割下13块皮肤移植到患者身上等感人至深的故事。他每年都要花三四个月的时间,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深入到牧区巡诊和防疫,足迹踏遍了全县9个乡的30多个自然村,受到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衷心爱戴。他就像一束暖阳,给所到的每一个毡房、每一座院落都带去生命的希望。实践团师生听着一个个荡人心腑的故事,无不潸然泪下。
吴登云老师寄语实践团师生:“年轻人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希望大家以后能够扎根边疆、奉献边疆,把祖国的新疆建设的越来越美好。”实践团师生们都被吴老在边疆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所感动,一致认为这堂特殊的思政课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也是一次心灵的净化,更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升华。通过对吴老的事迹,全面而又生动地诠释了“平凡之中见伟大”。
随后,我校党委学生工作部王铭泽副部长为吴登云老师颁发了学校本科生成长导师聘书,希望吴老先生能够助力我校“三全育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活动最后,实践团师生前往乌恰县老城参观了原乌恰县人民医院遗址。
(撰稿/卡依沙尔;图片/马宏瑞;审核/林炜 王铭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