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
2610722025年08月29日

淡妆浓抹总相宜——记张适教授“我对中国画的认识”专题讲座

作者:朱捷来源:基础医学院2010级浏览次数:2562012/05/21 00:00

 

  2012年5月17日,原南京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主任张适教授应邀来到江宁校区,为同学们带来一场主题为“我对中国画的认识”的讲座。此次讲座是第二十二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基础医学院2010级与离退休党委师生共建系列活动之一。讲座由基础2010级学工办孟楠老师主持,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离退休分党委副书记、离退办副主任邹伶俐老师,离休科科长黄琴老师,校团委王铭泽老师。
  
通过主持人的介绍,同学们知道了教授在医学专业取得的累累硕果,更了解了张教授在书法、绘画、根雕、篆刻等方面的深厚造诣,当同学们听说江宁校区图书馆中的多幅作品都出自教授之手时,现场爆发了热烈的掌声。伴随着掌声,87岁高龄的张适教授满面红光的走上讲台,神采奕奕的向大家讲述了他和中国画的情缘。
  
教授首先介绍了什么是中国画,它是中华悠久历史的传承,蕴含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风格,毛笔蘸水墨或颜料在宣纸上行云流水地肆意挥洒。他又将国画按照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类,分开进行了介绍。之后,教授就“中国画的特性”展开了很详细的分点介绍。“中国画讲究意在笔先,核心是神韵,重意境”,短短几句话,就道出了国画的真谛,可见教授对国画的见解深刻。配合几张图片,如:“三碗不过岗”的武松、几笔勾勒出的“诗仙”李白、祖国的大好河山、梅兰竹菊的清秀娟丽,等等,更让同学们体会到了国画的精髓。随后,教授又将中国画与西洋画进行了比较。他告诉同学们,说:“中国画的技法独特,通过勾勒线条来表达意境,其光线与透视多为多点式或散点式,背景多为空白,而西洋画则是聚焦式。此外,中国画对着色的主观性则多为‘焦、浓、重、淡、轻’。”一番讲解,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最后,教授还向同学们展示了他的几幅作品,有“青山寒不凋,凌云高瞻远”,画中苍鹰翱翔在天空上,遒劲的树干静卧其下,中间留白,增添了意境;有“鱼贯而进,物亦知序乎?”,画中一条条艳红色、冰蓝色的鲤鱼流连于墨绿色的荷叶之间;有“夜吟应觉月光寒”,画中悬月高挂,攀附于枝头,梅花争相怒放;有“坚如磐石松柏长青”,画中松树倚靠着磐石,寓意着党的事业坚如磐石,永世常青,等等。每一幅作品都精美、大气,给在场的师生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也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与惊呼。
  
讲座结束后,孟楠老师做了简单点评,并给同学们提出了希望,希望同学们能像张适教授学习,在学好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培养一门艺术爱好,修养身心、提高综合素质,将来做一名既懂心电图也识五线谱,既能拿手术刀也能拿画笔的医务工作者。


 

联系电话:025-86869197
办公信箱:xgc@njmu.edu.cn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101号
邮编:211166
南医学工
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生
南京医科大学 招生
CopyRight 2017 © 南京医科大学学生工作处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信息网络中心